北京进入北京

扫二维码关注小程序

大律云小程序

免费咨询 专业律师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法律百科>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有哪些区别(遗赠扶养协议和遗嘱哪个效力高)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有哪些区别(遗赠扶养协议和遗嘱哪个效力高)

2023.12.27 883人阅读
导读: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有何区别遗赠指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的一部分或全部,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法律制度,遗赠扶养协议采用合同形式,而遗赠的意思表示采用遗嘱形式,对于录像遗嘱的认定,应当比照录音遗嘱的规定,对于符合录音遗嘱形式要件,即录像中的声音能完整反应遗嘱内容,且具备两个以上见证人进行见证的录像遗嘱,可以认定为录音遗嘱,5.《继承法》中关于受遗赠人以及遗赠扶养协议中扶养人接受、放弃权利的规定不同。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有何区别

遗赠指人用遗嘱的方式将其的一部分或全部,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遗赠扶养协议指公民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订立的有关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的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都是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在生前作出处分,在死后实现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行为,但是两者有以下的区别:

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法律行为,而遗赠是单方法律行为。遗赠扶养协议采用合同形式,而遗赠的意思表示采用遗嘱形式。

2.遗赠扶养协议是死后生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结合,而遗赠属于死后生效的行为。

3.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必须是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集体组织,而遗赠中的受遗赠人可以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可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4.遗赠扶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遗赠是无偿的行为。

5.《继承法》中关于受遗赠人以及遗赠扶养协议中扶养人接受、放弃权利的规定不同。

按照《继承法》的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明确的意思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录像遗嘱符合录音遗嘱形式要件的可按录音遗嘱处理

《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五种遗嘱形式中并未规定有录像遗嘱,而只规定了录音遗嘱。与录音遗嘱相比,录像遗嘱具有声音的同时还拥有画面,不仅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订立遗嘱时的环境,而且可以直观的观察被继承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更有利于还原。因此对于录像遗嘱的效力予以一概排除,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对于录像遗嘱的认定,应当比照录音遗嘱的规定,对于符合录音遗嘱形式要件,即录像中的声音能完整反应遗嘱内容,且具备两个以上见证人进行见证的录像遗嘱,可以认定为录音遗嘱。由于录音录像容易被他人复制、剪接或伪造,对该种遗嘱的制作应当严格把握。立遗嘱人应当自己亲自叙述遗嘱的全部内容,不得由他人代为转述。立遗嘱时,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见证人应当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事项录制在录音磁带或录像磁带上,还应当对录制情况做出说明,见证人也可以在录音遗嘱内容完毕后,再录制以上事项。

新类型遗嘱既要具有遗嘱的一般特征又要符合《继承法》的规定

对新类型遗嘱的认定要兼顾内在本质特征与外在形式的考察。首先要审查新类型遗嘱是否具备遗嘱的内在本质特征:(1)必须能体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思。遗嘱方式应能够将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如实反映出来是遗嘱所应具备的首要特征。(2)能保持遗嘱原状。遗嘱的形式应服务于遗嘱人的意愿,这是选定遗嘱方式必须严格遵循的又一准则。为了预防继承人或其他人伪造、篡改遗嘱,使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真实确切,以便日后发生争执能够作为证据,遗嘱的方式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持原状,不易被篡改。

就新类型遗嘱的形式要件而言。因《继承法》对于遗嘱的形式采用列举的方式加以规定,因此任何新类型遗嘱,必须可归为五种遗嘱形式之一,方能产生相应法律效力。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

遗赠扶养协议虽然具有遗赠财产的内容,但它又不同于遗赠。它们二者有以下根本区别:

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只有在遗赠方和扶养方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凡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不损害公共利益、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的遗赠扶养协议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须遵守,切实履行。任何一方都不能随意变更或解除。如果一方要变更或解除,必须取得另一方的同意。而遗赠是遗嘱人单方的法律行为,不需要他人的同意即可发生法律效力。遗赠不仅可以单方面订立遗嘱,而且还可以随时变更遗嘱的内容,或者撤销原遗嘱,另立新遗嘱。

2、遗赠扶养协议是有偿的、相互附有条件的,它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而遗赠是财产所有人生前以遗嘱的方式将其财产遗赠给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行为,它不以受遗赠人为其尽扶养义务为条件。

3、遗赠扶养协议不仅有遗赠财产的内容,而且还包括扶养的内容。而遗赠只是遗赠财产,没有扶养的内容。

4、遗赠扶养协议从协议成立之日起开始发生法律效力,而遗赠是从遗赠人死亡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遗赠和扶养的区别是什么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是:

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法律行为,而遗赠是单方法律行为;

2、遗赠扶养协议是死后生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结合,而遗赠属于死后生效的行为;

3、遗赠扶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遗赠是无偿的行为;

4、法律中关于受遗赠人以及遗赠扶养协议中扶养人接受、放弃权利的规定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主要的区别如下: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法律性质、是否对义务和表现形式不同。

1、法律性质不同,遗赠扶养协议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遗赠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2、是否对义务不同,遗赠无需承担义务,遗赠扶养协议需要承担义务;

3、表现形式不同,遗赠为遗嘱形式,遗赠扶养协议为合同形式等。

遗赠扶养协议属于公民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订立的有关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的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都是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在生前作出处分,在死后实现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

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

法律分析: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都是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在生前作出处分,在死后实现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行为,但是两者有以下的区别:

(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法律行为,而遗赠是单方法律行为。遗赠扶养协议采用合同形式,而遗赠的意思表示采用遗嘱形式。

(2)遗赠扶养协议是死后生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结合,而遗赠属于死后生效的行为。

(3)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必须是有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集体组织,而遗赠中的受遗赠人可以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可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4)遗赠扶养协议属于有偿的行为,遗赠是无偿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遗赠,遗赠抚养协议,信托遗嘱和意定监护的区别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1、遗赠的概念:被继承人将自己的遗产赠与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2、遗赠抚养协议的概念: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

3、区别:

(1)构成要件不同:遗赠扶养协议是在遗赠的基础上增加了“扶养”条件,也就是说遗赠扶养协议是附扶养义务的遗赠,若受遗赠人不履行扶养义务,则无法受赠遗产,遗赠扶养协议是有偿获得遗产的。单纯的遗赠时,受遗赠人不需要履行任何义务,就能无偿地获得遗产。

(2)效力顺序如下:遗赠抚养协议>遗赠>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信托遗嘱和意定监护的区别

1、遗嘱信托的概念:遗嘱信托,指自然人在其所立遗嘱里写明去世后财产由谁管理和分配,即受托人是谁、受益人有谁、管理财产的范围。是通过遗嘱的方式设立一项信托计划。

2、意定监护的概念:《民法典》第二十九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民法典》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3、区别:

两者在涉及被监护人的父母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通过遗嘱进行财产规划时,两种性质可能同时出现。可能产生概念混淆。

(1)遗嘱信托的对象可以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以是无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的对象只能是无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亦没有所谓监护人通过遗嘱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遗嘱信托的对象包括法定继承人也包括非法定继承人。而遗嘱指定监护人只能是被继承人(父母)为其法定继承人(子女)指定监护,遗嘱指定监护人不涉及子女以外的人。

(2)遗嘱信托更侧重于对被继承人遗产的分配,侧重财产关系。而遗嘱指定监护人侧重于对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维护,侧重人身关系。只不过,往往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之后,因被监护人是自己的子女,而财产也是要留给自己的子女的,尤其是残障子女,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时遗嘱难免会涉及遗产分配方案,此时遗嘱信托和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就可能同时出现了。

——家事法苑团队陈贝贝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是哪些

法律分析: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都是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在生前作出处分,在死后实现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行为,但是两者有以下的区别: 1.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法律行为,而遗赠是单方法律行为。 遗赠扶养协议采用合同形式,而遗赠的意思表示采用遗嘱形式。 2.遗赠扶养协议是死后生效行为与生前生效行为的结合,而遗赠属于死后生效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展开原文 ↓

律师是否解决您的需求?想要更专业的答案。

更专业
更便捷
更资深

更多 #法律百科 相关法律知识

律师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