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进入北京

扫二维码关注小程序

大律云小程序

免费咨询 专业律师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法律百科>教师醉驾开除不合理是否有规定

教师醉驾开除不合理是否有规定

2024.01.04 721人阅读
导读:【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三.开除教师公职的标准: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职务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但是不必然就会撤销资格,如果只是给予行政处分,那可能有保留教师职务的机会法律客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 ...。

教师醉驾被开除公职的规定是什么

1.教师酒后驾车被开除公职有哪些规定?

醉酒驾驶的教师,除非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否则不会被开除公职,但如果受到严惩,就会被开除。酒驾后是否开除教师公职由哪里决定?从《教师法》等相关问题来看,一般是由属于它的教育部门先决定向上级部门备案。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机动车驾驶人血液和呼吸中酒精含量的阈值和检验》(GB19522-2004)中的规定,指出饮酒驾驶是指机动车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且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驶是指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二、醉驾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危险驾驶罪】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处拘留、罚款。

有前款行为,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从重处罚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

三.开除教师公职的标准: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职务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其中,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予以开除。

2.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其中,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予以开除。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应当予以辞退。

四.处罚:

公职是指国有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职务,被开除意味着被开除公职。开除教师公职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教师法》、《行政监察法》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法律规定:“违反行政纪律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给予开除处分的,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根据《教师法》,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仍拒不改的,或者行为恶劣、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开除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教师也是一种公职人员,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触犯法律的人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一般酒驾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被开除公职。当然,如果被判了相应的刑罚,一般不会被开除。

百万购车补贴

教师醉驾开除公职新规

法律主观:

如果教师因为醉驾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所以该教师被采取撤销教师资格,必然不能担任教师,须开除职务。但是不必然就会撤销资格,如果只是给予行政处分,那可能有保留教师职务的机会

法律客观: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教师醉驾是否开除公职?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存在醉驾的行为,不会被学校开除公职,但是,如果此行为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可以给予开除。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的员工,此类员工存在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教师醉驾是否开除公职?

教师醉驾一般不会被开除公职,因为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危险驾驶罪,会被处以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并未达到会被开除处罚。

司机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醉驾没有开车证据怎么办?

应由公安机关进行侦办取证,并依据侦办状况来断定是否应追查刑事责任。追查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的前提是:证明当事人构成违法的依据达到的确、充沛的程度,假如依据缺乏的,就不能进行科罪量刑。

所以,假如醉驾依据缺乏的,应由公安机关担任进行侦办取证,并依据取证状况来依法处理:假如证明构成醉驾的依据的确、充沛的,则应依法法定程序来追查风险驾驭罪的刑事责任;假如依据仍缺乏的,则应当吊销案子。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子的判处都要重依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要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依据的,不能断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惩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依据的确、充沛的,能够断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惩罚。

教师醉驾是不会开除公职的,但醉驾导致重大交通事故,情节严重的会进行开除处分。公安机关在处理醉酒驾驶的案子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司机存在醉酒开车的行为,要对案件进行侦查,补充证据,并将整理好的材料转交给检察院,由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司机的刑事责任。

醉驾教师开除吗?

法律主观:

醉驾老师不会被学校开除,只会被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因为行为人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

只有在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形下,才会被开除。

行为人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法律客观: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

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关于教师醉驾是否一定开除公职

一、关于教师 醉驾 是否一定开除公职 关于教师醉驾不会被开除公职。醉驾涉嫌犯罪( 危险驾驶罪 ),应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拘役 ,并处 罚金 ,但尚未达到判处 有期徒刑 以上 刑罚 ,不应当给予开除处分。 需要强调的是,公职教师属于事业单位人员,对其处分适应《 教师法 》、《监察法》、《 劳动合同法 》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 二、醉驾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 在醉驾案件中的 保释 过程中,法律要求必须提供保 证人 或提交 保证金 。 取保候审 的保证金制度,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交纳保证金并出具 保证书 ,保证在取保候审期间,不逃避和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保证方式。保证金的形式只能是货币,包括中国货币和可以在中国金融机构兑换的外国货币。 我国一直在宣传交通道路安全法,是希望人们可以安全文明的驾驶,减少不文明的 交通事故 的发生。往往有人不遵守法律规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同时对他人生命造成威胁,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给予 刑法 处置,并且从事事业单位的人员将给予降职处理。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教师醉驾一定开除吗?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教师 醉驾 一定开除吗? 如果教师因为醉驾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 教师资格条例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所以该教师被采取撤销教师资格,必然不能担任教师,须开除职务。 但是不必然就会撤销资格,如果只是给予行政处分,那可能有保留教师职务的机会。 醉酒驾驶 机动车,验血达到190毫升,如果没有致人伤害,涉嫌 危险驾驶罪 ,应当判处 拘役 六个月以下。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 重大交通事故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醉驾怎么争取判 缓刑 要设定“醉驾”入罪适用缓刑的标准,首先要明确酒精含量与人体正常反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醉驾”入罪的标准,然后才能确定“醉驾”入罪适用缓刑的标准。 1、因“醉酒驾驶”行为入罪而适用缓刑的科学依据。 (1)酒精含量与行为意识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对于“醉酒”程度的认定并不以行为人的意识状态为依据,而是根据醉驾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进行确定 是否属于“醉酒驾驶”。通过科学数据显示,因酒后驾驶而发生 交通事故 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16倍。当饮酒者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50毫克时,其反应 能力就会有所下降;达到150毫克时,其反应能力就会下降50%,从而导致其动作失调,手脚失控,并极易造成车祸。[3] (2)80mg/100ml的酒精含量被确定为罪与非罪的国家标准。 酒后驾车 和 醉酒驾车 要分别受到行政和刑事处罚,那么两者是如何区分的呢?酒 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是按照血液中酒精浓度的不同来区分的。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查》的国家标准规定载明: 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如果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而小于80mg/100ml时,属于饮酒后驾车,就是平常所说的“酒驾”; 大家所了解的是,如果一个人触犯了刑事方面的规定的话,那么将会对自己日后的前途受到影响,但是工作是否一定会被开除,也存在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教师醉酒驾驶,那么并不是一定会被开除,如果仅仅是行政方面的处分,他们就不需要开除了。

展开原文 ↓

律师是否解决您的需求?想要更专业的答案。

更专业
更便捷
更资深

更多 #法律百科 相关法律知识

律师普法